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本文转载自#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NEWS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起病的特应性皮炎,大约只有1/3能够逐渐缓解,大多数随年龄的增长呈间歇性或者持续性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人数高达2.3亿,我国成人患者约有5600万,儿童患者约为3600万。特应性皮炎不单是一种皮肤病,而是系统性疾病,相当比例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的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哮喘、食管炎以及结膜炎等;

 

特应性皮炎导致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增高,合并变应性疾病的数量越多,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也越高;特应性皮炎患儿当中,孤独症谱系的心理疾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

 

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特应性皮炎仅仅是特应性进程的开始

 

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和老年期(60岁)。因此,“小特”、“大特”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瘙痒、慢性湿疹样皮疹和皮肤干燥。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症状,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发生率为100%。

 

  • 瘙痒会导致皮损搔抓反应加重,破坏皮肤屏障,再度引起瘙痒,进而形成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 瘙痒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睡眠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睡眠效率显著降低,睡眠开始潜伏期更长,睡眠碎片增多;
  • 瘙痒所导致的睡眠剥夺是引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对立违抗的主要因素;
  • 瘙痒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工作和学习,产生心理问题,出现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念头。

因此,特应性皮炎是疾病负担排行第一的皮肤疾病。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小特”、“大特”们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

 

特应性皮炎首先做好基础治疗,包括润肤和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其次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然而,部分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系统性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病情。

 

近来,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探索取得新的进展,以Th2细胞及其效应性细胞因子IL-4和IL-13为主的2型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急性期、慢性期皮损,以及非皮损区域。靶向IL-4和IL-13生物制剂的应用给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下面,给大家介绍1例“小特”生物制剂治疗的病例吧。

 

 
 
病例

 
6岁“小特”,因“周身反复干燥性皮疹、瘙痒6年,复发加重2月”就诊。病史漫长,出生2周后面部发生婴儿湿疹,范围逐渐扩大,头皮、颈前、双耳、胸背、四肢,遍布全身,夏季略减轻,秋冬季加重,夜间哭闹,瘙痒难耐,经常打喷嚏、流泪,家中父亲有过敏性鼻炎、母亲有慢性荨麻疹病史。辗转于多家综合医院,口服抗过敏药、外用激素和非激素类药膏可以暂时缓解或减轻,但反复发作,持续加重。在详细了解各种治疗方案、权衡利弊之后,“小特”父母决定给孩子试一下生物制剂治疗。每2周皮下注射1次,共8次。

 

第一次治疗后,“小特”皮损即消退了许多,夜间不再抓绕,爸爸妈妈也不再大小夜轮流值班涂药,沉默寡言的“小特”讲起故事里滔滔不绝,眼神里再次浮现孩子的天真,爸爸妈妈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治疗更有信心。这一次“小特”用最轻松的方式跟皮损和瘙痒说BYEBYE,对“大特”的恐惧也随之烟消云散。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小特”治疗前及1次治疗后前胸部对比

 

 
专家简介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马蕾 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蕾,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治疗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曾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Lerner研究所研修。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皮肤病的分子免疫学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一/责任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第一完成人获得厅级市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02)81-82-83-84-85-86-87-88.
  2. 王滋鸿,柏冰雪.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07)445-448.
  3. 郑瑀心,郑敏.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0,37(05)503-507.
 
 
告别“小特”,拒绝“大特”,特应性皮炎治疗新攻略
 
 

MAT-CN-2129989

有效期:2023年11月22日

本编号仅作为对本⽂章所涉及的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对本⽂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本⽂章仅供医疗卫⽣专业⼈⼠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的使⽤,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案的推荐和推⼴。本⽂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专业⼈⼠提供的医疗建议。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