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眼见着越来越热了,特应性皮炎(AD)病友们的烦恼又来了。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容易引起瘙痒,同时夏天人们裸露在外的皮肤面积增多,特应性皮炎患者难掩病情,皮肤病困扰日益凸显。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瘙痒性皮肤病。近年来,我国患病人数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困扰。皮肤屏障的破坏及皮肤表面菌群失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AD 患者皮肤基础护理是疾病长期治疗管理的基础,那么在夏天,我们应当如何注意皮肤护理呢?

冬季温度和湿度降低,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而夏季温度升高导致出汗增加,瘙痒和细菌定植增加等;春夏之交,花粉暴露显著增加。季节交替同时也伴随着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的变化,如人们户外运动、游泳的频率等[3]。
我国指南建议洗浴温度在32 ℃~37 ℃,洗浴时间5 ~10 分钟[5] 。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AD患者应注意沐浴露或其他洁肤用品的选择,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 pH值(酸碱度)最好接近正常表皮pH值(约为6)。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0.005%漂白粉浴)以抑制细菌活性,有助于病情缓解。一些肥皂等固体固体清洁剂 pH 值约在 9 ~11,呈偏碱性,可能导致 AD 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减弱,应谨慎选择[4]。
传统意义上的润肤剂主要含有湿润剂 (如甘油) 和封闭剂(如凡士林) 。近年来,随着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研发的不断深入,并将其添加到功效性护肤品的成分中,使传统意义上的润肤剂增加了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抗炎功效,且保湿滋润作用也增强,使其在临床广为应用,如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另外一些中草药的提取物如金盏花中的多糖成分、马齿苋提取物等,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皮肤瘙痒[6]。
关于剂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皮肤状态、季节、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剂型。常用剂型为乳剂和霜剂,就季节而言,考虑到霜剂中封闭剂含量高,滋润度高, 一般冬季和北方的春季、秋季使用; 而乳剂中保湿剂含量高,保湿效果好,适合夏季和南方的春季、秋季使用。皱褶、出汗等部位可适当减少应用或选择较四肢稀薄的剂型[6]。

2. 郑晓欢, 等.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 25(4): 257-260.
2. Krämer U, et al. J Invest Dermatol. 2005 Mar;124(3):514-23.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053(002):81-88.
4. 田晶, 等.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2):195-200.
5. 马琳,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9):977-981.
有效期: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