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还伴有明显的皮肤干燥与瘙痒症状。目前,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既无法完全预防,也不存在短时间治愈的方法。正因如此,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误区 。
其实AD可不仅是一种皮肤病,而是一种由2型炎症反应驱动的过敏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炎症综合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联。
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但过敏并不是AD唯一的致病因素。AD患者虽然化验结果显示过敏,但在临床中,仍应以实际情况为准,化验结果仅作参考。如果患者食用牛奶、鸡蛋后AD病情加重,则需要考虑过敏确实和AD有关。同时,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能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神经内分泌因素也可能会导致AD的加重。已发生过敏的食物、接触性的过敏原等,的确可能诱发或加重AD,但AD并非单纯的过敏问题,其发病机制还涉及免疫、屏障、环境、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婴儿期就出现特应性皮炎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可以在2-3岁能逐渐地好转,部分则会在6-7岁或青春期好转。少部分的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病情会持续到成年后。部分患者在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首次发病,这些年龄段发病的患者往往病情持续存在,经常反复。
很多人常常将口服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混淆。实际上,相较于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更高,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和恐惧。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皮损部位,合理的选择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弱效、中效、强效或超强效)和疗程,不滥用激素,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减少外用激素可能导致的副作用的发生。
治疗特应性皮炎,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外用药物,都应逐步减量。当病情处于平稳状态时,可先停用口服药,同时,以每周2-3次的频率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开展 “主动维持” 治疗,这样做有利于特应性皮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可控状态。
不建议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采取盲目的饮食忌口。特别是对于在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而言,盲目忌口将会导致营养缺乏,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反而不利于特应性皮炎的康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的确有部分患儿或患者进食某些特定食物后会出现皮损加重的情况,这时要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确定过敏原,并日注意避开食用。
很多家长觉得特应性皮炎患者应该少洗澡,洗澡会让皮肤越洗越干,这是错误的想法,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秽痂皮,还可以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数量。建议洗浴水温在32℃~ 37℃,洗浴时间5~10分钟。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洗浴频度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洗完澡后尽快涂抹润肤保湿霜。
出现特应性皮炎及时检查治疗,耐心治疗,用药谨遵医嘱,皮肤治疗,及时、科学、规范很重要。
[1]赵文雁,曹亮,李铮,等.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误区和护理方式[J].人人健康,2023,(35):46.
由于微信最近的功能变动为了保证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消息,大家记得把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