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应性皮炎新药研发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多个医药公司正在积极布局特皮领域,目前特皮新药研发呈现多靶点、长半衰期的趋势。
抗 IL-4Rα 单抗类
- 智翔金泰 GR1802 注射液:目前正在进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 III 期临床试验。GR1802 注射液能特异性结合细胞表面人 IL-4Rα,阻断 IL-4、IL-13 与 IL-4Rα 的结合,抑制下游 STAT6 磷酸化,抑制 CD23 上调,从而抑制由 IL-4 或 IL-13 介导的 Th2 型过敏性反应。
- 三生国健 SSGJ-611 注射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用于 6 周岁至 18 周岁年龄段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它是一种重组抗 IL-4Rα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具有全新的氨基酸序列,通过特异性结合 IL-4Rα,阻断 IL-4 和 IL-13 的信号传导,以缓解特应性皮炎等疾病。
- 麦济生物 MG-K10 注射液:MG-K10 是创新型抗 IL-4Rα 单抗药物,是目前已上市及临床研发阶段唯一被临床研究验证的长效抗 IL-4Rα 抗体候选药物。可特异性结合人 IL-4Rα,并有效阻断 IL-4 和 IL-13 的 Th2 炎症信号传导,具有长半衰期特性,拟支持长间隔给药。
- 荃信生物 QX005N 注射液:以人 IL-4 受体 α 亚基(IL-4Rα)为靶点的创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 IL-4Rα 特异性结合,阻断 IL-4Rα 与 IL-4 以及 IL-13 的结合,抑制 IL-4 和 IL-13 介导的信号传导与生物学效应。
- 康方生物AK120注射液:K120可靶向促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受体的共同亚基IL-4Rα,阻断两种细胞因子介导的途径,选择性抑制Th2通路,实现预防或逆转AD的发展。
- Apogee Therapeutics的APG990注射液:APG990 是一种针对特应性皮炎 (AD) 的 OX40L 的新型皮下单克隆抗体,其半衰期约为60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支持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潜在的维持给药。
IL-13 单抗类(新靶点)
- Lebrikizumab-lbkz(Ebglyss):由礼来公司等联合开发,能高亲和力结合 IL-13,阻止 IL-13Rα1/IL-4Rα 异二聚体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后续信号传导。2023 年 11 月获欧盟批准,2024 年 9 月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且体重至少 40 公斤的成人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
- Tralokinumab(曲罗芦单抗 / Adtralza):能与 IL-13 细胞因子特异性结合,阻断 IL-13 与 IL-13Rα1 和 IL-13α2 亚基的结合。已在欧盟、英国、加拿大、阿联酋、瑞士、美国等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欧盟委员会已将其适用人群扩大至 12 至 17 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青少年患者。
- 来瑞组单抗:是一种高亲和力人源化 IgG4κ 单克隆抗体,通过与 IL-13 结合,阻止 IL-4Rα/IL-13Rα1 亚基的异二聚,从而阻断 IL-13 下游信号转导。欧盟委员会于 2023 年 11 月 21 日批准,美国 FDA 于 2024 年 9 月 14 日批准。
OX40 单抗类(新靶点)
OX40作为上游调控蛋白,可调节多种异常活化的病理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记忆形成,可对Th1/Th2/Th17/Th22等多种T细胞介导炎症应答的起始和放大进行抑制。OX40信号通路阻断剂,有潜力只需每12周进行一次给药,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治疗负担。
临床药物主要有:
- 美国安进 Rocatinlimab:是一种去岩藻糖基化的人源免疫球蛋白 G1(IgG1)型单克隆抗体,可结合并抑制 OX40/OX40L 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克隆性 T 细胞扩增,目前正针对多种特应性皮炎人群开展三期临床用药。
- 百奥泰 BAT6026注射液:BAT6026是高度差异化的ADCC增强的全人源化抗OX40单抗,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和特应性皮炎。
- 赛诺菲Amlitelimab:Amlitelimab是一种皮下注射的完全人源化、非耗竭性单克隆抗体,它能与OX40-配体(一种关键的免疫调节器)结合,并具潜力成为许多免疫介导和炎症性疾病的潜在“best-in-class”疗法。
TSLP 靶点类(新靶点)
TSLP/TSLPR信号通路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中。此外,TSLP/TSLPR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T细胞极性化、树突状细胞活化以及抗原递呈等免疫细胞功能。
临床药物主要有:
- 智翔 GR2002 注射液:正在进行 “GR2002 注射液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多次皮下注射给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耐受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和初步疗效 Ib 期临床试验”。
JAK 抑制剂类
- 联邦制药 TUL01101 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JAK1)选择性抑制剂,拟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 长森药业 LW402 片: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 JAK1 抑制剂,I 期临床研究中展现了优良的 JAK1 选择性抑制率,未发现同类品种的感染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
- 凌科药业LNk01001 胶囊: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LNK01001已完成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II期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治疗12周时,高、低剂量组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达到主要终点。LNK01001起效迅速,给药后24小时,LNK01001高、低两个剂量组的瘙痒指数改善即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在总体安全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未观察到市场上已经获批的JAK抑制剂所表现出来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血栓、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形成)
- 明慧医药 MH004 乳膏:是一款含有 JAK 抑制剂的局部乳膏,预计具有更高的皮肤渗透性,在局部皮肤组织中能够实现广泛的靶向抑制,而不会产生常见的口服 JAK 抑制剂的全身毒性。
- 诺诚健华ICP-332口服药:ICP-332 是一款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 TYK2 抑制剂(新靶点),对 TYK2 具有强效抑制活性。TYK2 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 Janus激酶(JAK)家族,在炎症发病机制上起到重要作用。ICP-332 对 JAK2 的选择性高达约 400 倍,可降低因 JAK2 抑制所致贫血不良反应。
JAK 抑制剂类
- 辉瑞 PF-07275315:是一款靶向 IL-4×IL-13×TSLP 的三特异性抗体,在海外已进入 2 期临床试验阶段,能更有效阻断 IL-4/IL-13 信号通路,还可通过抑制 TSLP 产生更广泛效果。
- 辉瑞 PF-07264660:是一款靶向 IL-4×IL-13×IL-33 的三特异性抗体,海外处于 2 期临床试验阶段,在更有效阻断 IL-4/IL-13 信号通路的同时,可通过抑制 IL-33 通路进一步抑制瘙痒。
外用药方面
罗氟司特
- 药物介绍:罗氟司特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以乳膏形式外用,适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其通过抑制PDE4酶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皮肤炎症和瘙痒症状。
- 临床试验进展:
- INTEGUMENT-1和INTEGUMENT-2:这两项三期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337名患者,结果显示罗氟司特乳膏组在第4周时达到主要疗效指标(vIGA-AD评分成功)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2.0% vs 15.2%和28.9% vs 12.0%)。
- 长期安全性研究(INTEGUMENT-OLE):为期56周的开放标签研究显示,罗氟司特乳膏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疗效,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 优势与安全性:罗氟司特乳膏每日一次使用,患者依从性高。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应用部位疼痛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度至中度。
鲁索替尼
- 药物介绍:鲁索替尼是一种Janus激酶(JAK)抑制剂,以乳膏形式外用,适用于特应性皮炎和白癜风等炎症性皮肤病。其通过阻断JA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活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临床试验进展:
- TRuE-AD1和TRuE-AD2:这两项三期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249名患者,结果显示鲁索替尼乳膏组在瘙痒和皮疹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起效迅速。
- TRuE-AD3:针对2岁及以上儿童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鲁索替尼乳膏在疾病控制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优异。
- 优势与安全性:鲁索替尼乳膏作为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了全身性用药的副作用。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激、瘙痒等,但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
区别
- 作用机制:罗氟司特通过抑制PDE4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而鲁索替尼通过阻断JA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活动。
- 使用频率:罗氟司特乳膏每日一次使用,而鲁索替尼乳膏通常每日两次。
- 临床试验结果:两者在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有所不同
其他外用药
另外国内恒瑞医药外用非激素艾玛昔替尼软膏已经完成三期临床申请上市,艾玛昔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国家1类新药,可通过抑制JAK1信号传导发挥抗炎和抑制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恒瑞医药外用非激素艾玛昔替尼软膏上市申报特应性皮炎适应症获受理
有想尝试新药的病友可以扫描报名参加临床,临床完全免费,并有各种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