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特应性皮炎外用治疗指南来了专分享

“痒得睡不着,一抓就破”,“脸上反复发红,不敢随便用药”,“孩子才2岁,湿疹总不好怎么办”——如果你或家人正被特应性皮炎(AD,也叫特应性湿疹)困扰,这些难题很快有了规范答案。

近日,《特应性皮炎外用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正式发布,由皮肤科、儿科、变态反应科等32位多学科专家联手打造,专门结合中国患者特点制定。作为非致命性皮肤病中疾病负担最高的一种,AD在我国成人患病率达3%~8%,儿童更是高达10%~15%,而外用药物是AD治疗的核心,今天就帮大家把这份“用药说明书”拆明白。

一、先搞懂:AD不是“小毛病”,规范用药是关键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皮肤病和遗传、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失调都有关。它最折磨人的是“反复瘙痒-抓挠-加重”的循环,还可能累及面部、手足等特殊部位,对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过去很多人把AD当“普通湿疹”,自行买药膏涂,要么因用错强效激素导致皮肤萎缩,要么因不敢用药让病情拖重。这次共识的核心就是:AD用药要“分级、分阶段、分人群”,拒绝盲目试药。

二、外用药物“工具箱”:7类药各有擅长,别用混!

AD外用药物分7大类,不同病情、人群对应不同选择,关键是“对症”:

1. 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快速控炎“主力军”

  • 作用:AD一线抗炎药,能快速压制红肿、瘙痒,适合急性期“救火”。
  • 怎么用:按药效分4级(超强效→弱效),比如0.05%卤米松是强效,0.1%丁酸氢化可的松是中效;
    成人急性期可用强效/超强效,但连续用不超过2周;儿童只能用中弱效,连续不超过4~6周。
  • 关键提醒:面部、腋窝、腹股沟等薄嫩部位,千万别用强效/超强效,容易引发毛细血管扩张、膨胀纹(一旦出现难恢复)。
    图片

2.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长期维持“安全牌”

  • 作用:非激素药,通过调节免疫抗炎,没有TCS的皮肤萎缩风险,适合长期维持。
  • 怎么用:1%吡美莫司乳膏可用于3个月以上宝宝,0.03%他克莫司软膏适合2岁以上儿童,0.1%他克莫司适合16岁以上成人;
    面部、薄嫩部位可直接用,皮损消退后可每周2~3次维持,安全窗能达5年以上。
  • 小技巧:刚开始用可能有灼热、刺痛,冷藏后再涂能缓解,连续用几天就会消失。

3. 保湿润肤剂:基础治疗“不能少”

  • 作用:修复皮肤屏障,减少干燥和复发,是所有AD患者的“日常必备”,尤其适合婴幼儿、老年人。
  • 怎么用:每天坚持涂,和抗炎药(如TCS、TCI)间隔1小时以上,别混在一起用;皮肤干燥时选软膏,轻微干燥选乳膏。

4. 其他常用药:针对性解决特殊问题

  • PDE-4抑制剂(如克立硼罗软膏):适合3个月以上轻中度AD,长期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 芳香烃受体调节剂(如本维莫德乳膏):能修复皮肤屏障,适合2岁以上轻中度AD;
  • 抗微生物制剂(如莫匹罗星软膏):只在AD合并细菌感染(出现脓疱、脓痂)时用,疗程7~14天,别长期用;
  • JAK抑制剂(如芦可替尼乳膏):目前国外已上市,国内还在临床试验,适合中重度AD,起效快、瘙痒缓解明显。

三、用药有原则:记住“阶梯治疗+主动维持”,少复发

AD治疗分“诱导期”和“维持期”,不能一治到底:

1. 阶梯治疗:轻中重度“区别对待”

  • 轻度AD:只用保湿润肤剂,或加TCI、弱效TCS;
  • 中重度AD:先联用TCS+保湿润肤剂快速控炎,好转后换成TCI或中弱效TCS维持。

2. 主动维持:皮损消了别停药

很多人皮损一好就停药,结果很快复发。共识建议:
皮损完全消退后,用TCI或中弱效TCS每周2~3次涂在易复发部位(比如手肘、脚踝),维持12个月以上,能显著减少复发。

3. 剂型选择:看皮损状态

  • 急性渗出期(流水、糜烂):用湿敷(比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
  • 慢性肥厚期(皮肤变厚、粗糙):选软膏,必要时用塑料薄膜封包1~8小时(促进药物吸收);
  • 毛发部位(如头皮):选酊剂、洗剂,别用软膏。

四、特殊情况别慌:部位、人群用药“有讲究”

1. 特殊部位:不同部位“用药红线”

部位
能用药
禁用药
面部、颈部
TCI(如吡美莫司)、弱效TCS
强效/超强效TCS
手足
强效TCS(可封包)
无特殊,但要选软膏剂型
头皮
TCI、中弱效TCS洗剂
长期用强效TCS

2. 特殊人群:老人、孩子、孕妇怎么选?

  • 婴幼儿(3个月~12岁):首选中弱效TCS或TCI(如吡美莫司),急性渗出时可用“湿包疗法”(涂药后包湿纱布),能快速止痒、促吸收;
  • 老年人:皮肤干燥、屏障差,选刺激性小的药(如TCI、PDE-4抑制剂),肥厚皮损可短期用强效TCS;
  • 孕期/哺乳期:孕期可用中弱效TCS,面部选TCI;哺乳期妈妈涂药后要清洁乳头,避免宝宝接触。

五、患者教育:做好3件事,长期管理不踩坑

AD是“慢性病”,光靠医生开药不够,患者/家属要做好3件事:

  1. 记准用药细节:比如“指尖单位”(从5mm管口挤出食指尖到指关节的药膏,能涂2个手掌大的面积),别涂太多或太少;
  2. 避开诱因:比如别用热水烫洗、少穿化纤衣服、避免接触尘螨、宠物毛等;
  3. 定期复诊:每12个月评估一次疗效和安全性,根据情况调整方案,别自己加药、减药。

结语:AD可防可治,别让“怕用药”耽误病情

这次2025版共识最让人安心的是:它基于中国患者数据,专门解决我们的用药痛点——比如明确宝宝能用的TCI、老人适合的温和药物,让不同人群都有“安全方案”。

如果你的AD反复加重,或不确定怎么用药,别再硬扛,及时找皮肤科医生。记住:AD治疗的目标不是“根治”,而是“长期控制、减少复发”,规范用药+日常护理,就能让皮肤少遭罪~

有兴趣的病友可以查看下原文:

【腾讯文档】特应性皮炎外用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pdf

https://docs.qq.com/pdf/DUWRyQ0VwWEp1T1FK


由于微信最近的功能变动为了保证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消息,大家记得把公众号设置为星标。640641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关爱家园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关爱家园
扫码关注AD家园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AD家园微信公众号
图片
扫码加入AD家园病友微信群
扫码添加AD家园管家助手
扫码添加AD家园管家助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