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为12.94%,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30.48%。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外用药物治疗是大部分AD病人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TCS)、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尽管外用制剂被认为有效且安全,但长期使用此类制剂仍使不少AD患者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及父母忧心忡忡,导致用药不规范,不能达到AD长期管理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对A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更多新的药物干预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研发了相应的系统或外用治疗用药。以下我们概要介绍新近上市或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AD外用治疗制剂。

 

1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JAK抑制剂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与AD致病密切相关,涉及IL-4,IL-5,IL-13,IL-31,IL-22及TSLP等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包括四种JAKs亚型(JAK1,JAK2,JAK3和TYK2)1。JAK抑制剂(JAKi)是一组可以和相应JAK受体结合的小分子。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选择性局部外用JAKi有瑞石生物制药公司的SHR0302(JAK1),英赛德公司的芦可替尼(ruxolitinib,JAK1/JAK2),辉瑞公司的布雷波替尼(brepocitinib,JAK1/TYK2),Aclaris公司的ATI-1777(JAK1/JAK3)。临床研究显示,局部外用JAKi不仅能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IGA评分,还能显著缓解瘙痒症状2。此外也有部分非选择性JAKi AD治疗候选制剂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

 

2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PDE4抑制剂

 

PDE4是一种细胞内酶,主要存在于免疫细胞、上皮细胞及大脑细胞中,通过降解cAMP来调节炎症和上皮的功能3。PDE4抑制剂已被用于各种形式的呼吸系统疾病、皮肤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和AD的治疗。如克立硼罗(Crisaborole)软膏已获批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AD的治疗。处于研发阶段的PDE4抑制剂还有Dermavant制药公司的lotamilast,日本大塚制药的difamilast。临床研究显示,局部外用1% Difamilast软膏4周后,IGA达到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8.5% vs 12.6%,P<0.0001),在2-14岁轻中度AD患儿中的结果类似,外用0.3%的difamilast软膏4周后达到EASI-50的患儿比例为69.9%,达到EASI-90的患儿比例为32.5%4。LEO制药、AZ以及辉瑞等也有相关产品处于研发中。

 

3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塔比那洛(Tapinarof)

 

研究表明,先天免疫系统在AD发病早期起着关键作用5。Tapinarof是一种新型局部治疗用芳烃受体(AHR)小分子调节剂,目前正处于临床研发的后期阶段,其适应症包括AD和银屑病。Tapinarof在AD中的作用机制被认为是通过激活AHR来抑制IL-4/IL-13介导的信号转导及STAT6的激活,上调微丝蛋白(Flg)、Lor蛋白和IVL蛋白的表达。这些蛋白与屏障功能障碍相关,在AD病人中通常是下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一日2次Tapinarof乳膏治疗12周后,IGA评分0分/1分的患者比例可达53%,且安全性良好6。目前正在2岁及2岁以上的中重度AD病人中进行临床III期研究。

 

4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微生态制剂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生物组具有调节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作用,并在A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研究表明,AD患者的皮肤不仅微生物多样性较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殖率也较高,诸如链球菌、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等共生生物也减少,提示微生物群组的多样性与AD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目前在研的微生态制剂包括由治疗性革兰氏阴性(粘膜玫瑰单胞菌)组成的Forte B-401,以及治疗性葡萄球菌株ShA9。前者在儿童AD患者中局部外用16周后,达到EASI-50的患儿可达到90%8,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AD外用靶向药物研发的目的是在改善屏障功能、控制炎症和瘙痒症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TCS或TCI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由于AD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身治疗,因此有效且安全的局部靶向治疗是AD长期管理的最佳途径。外用JAKi及PDE4抑制剂等新型局部治疗制剂的研发有望给皮科医生及AD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选择。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参考文献

 

 

 

 

 

 

  1. Chovatiya R, Paller A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1;148(4):927–40
  2. Papp K, Szepietowski JC,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1;85(4):863–72.
  3. Li H, Zuo J, et al.Front Pharmacol. 2018;9:1048.
  4. Saeki H, Baba N, et al.  Br J Dermatol. 2022 Jan;186(1):40-49.
  5. Chieosilapatham P, Kiatsurayanon C, et al. Clin Exp Immunol. 2021;204(3):296–309.
  6. Paller AS, Stein Gold L,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21;84(3):632–8.
  7. Byrd AL, Belkaid Y, et al.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Nat Rev Microbiol. 2018;16(3):143–55.
  8. Kleinman E,Laborada J,Metterle L et al. Am J Clin Dermatol. 2022 Sep;23(5):595-603.

 

#顽固性湿疹就是AD

扫描下方二维码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加入#中国AD之家#患者微信群

请勿重复进群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添加AD患者小助理

加入#中国AD之家#患者微信群

请注明:AD患者进群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AD外用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中国AD之家#患者QQ群

群号:1102465325

期待您的加入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