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AD|AD发作频繁,可能是忽视了身边的“帮凶”

解惑AD|AD发作频繁,可能是忽视了身边的“帮凶”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AD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空气、温度、湿度,甚至家里的“猫主子”,在AD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或成为AD频繁发作的“帮凶”,应加以防范。

 

No.1尘螨

Mite Dust

尘螨是AD最重要的过敏原之一,AD 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对尘螨的过敏程度密切相关[1]。研究发现,95%的 AD 患者血清中尘螨过敏原抗体 IgE 阳性,而这一比例在正常对照组中仅为17%[2]。尘螨引起AD的途径主要有[3]:①通过破坏皮肤屏障直接引起;②通过内在性吸入尘螨过敏原引起,这也可以解释为何AD患者往往伴随其他过敏症状,如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控制环境中的尘螨或采取防螨措施能有效减轻 AD 的严重程度并降低瘙痒评分[4]。使用高于55℃的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和衣物可以有效杀死螨虫和去除过敏原。在清洗过程中加入0.03%苯甲基苯甲酸脂和 0.2%桉树油也可杀死螨虫。对于软玩具或者小件物品也可以在-17℃~-20℃冷冻至少 24 h 是杀死这些物品上螨虫的有效办法[4]

 

No.2宠物

Pets

动物的皮毛是AD的过敏原刺激物,且易携带病菌诱发接触性感染,应减少宠物与患者直接接触[5]。AD儿童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中饲养宠物的AD患儿占比更高[5]。徐州及其周边地区AD患儿血清过敏原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尘螨、狗毛皮屑、猫毛皮屑为主要过敏原[6]

 

多项过敏原皮肤针刺试验表明猫皮毛相关抗原是仅次于尘螨的常见过敏原[7-8]。AD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猫皮屑引起的特异IgE水平明显相关[7-9],接触宠物猫有可能使AD的患病率增高[10]

 

No.3屋内空气质量

Indoor Air Quality

装修时常使用的油漆、涂料等材料,可产生大量如甲醛、苯类化合物等污染物,塑料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邻苯二甲二酸乙基己酯等污染物的直接暴露可诱发儿童AD的发生[11]。因此,搬迁新住宅或装修后,建议通风半年以上再入住。

 

此外,被动吸烟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引起免疫系统与皮肤屏障异常[12],参与AD的发病;烹饪中使用微波炉烤箱、天然气炉或在室内使用木柴等天然燃料,均会增加患AD的风险,AD患者应尽量远离[12]。欧美 AD人群还常见对各种香料敏感,也应予以重视[13-15]

 

No.4屋外空气质量

Outdoor Air Quality

AD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6]。生活在距离街道50 m内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影响明显[12]。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主要产物NO2能破坏皮肤屏障,增加 AD 患者的经皮水分流失[17]。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PM2.5)、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同样在A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12,16]。因此,建议AD患者不要居住在沿街的房间,远离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与花粉。

 

No.5温度与湿度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温度和相对湿度与AD的发病率呈负相关[18]。空气干燥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低温和室内供暖增加使AD的发病率增加,这可能与室内的湿度较低有关[19]。然而,环境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昼夜温差大、高降水量也可能会加重儿童AD症状[20]

 

因此,AD患者应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控制适宜的温湿度。《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推荐,AD患者适宜居住的温度为18-22℃[21]

 

No.6其他

other

除了上述常见的影响因素,接触性致敏物如镍、新霉素、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化学物质如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也可能诱发AD,建议AD患者尽可能避免[21]

 

总结
我们周遭的环境中,有不少因素对于健康人无害,但却可能会诱发、加重AD的症状。AD患者应注意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避免极端干燥与过度潮湿,控制适宜温度,保持空气新鲜,远离香烟、家装污染及大气污染。

 

解惑AD|AD发作频繁,可能是忽视了身边的“帮凶”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1280-1284.
  2.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1273-1279.
  3. Allergy,1998,53:92-96.
  4.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6):623-625.
  5.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0):177-178.
  6.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62-66.
  7. PLoS Med,2008,5(6):e131.
  8. Allergy,2009,64(12):1758-1765.
  9.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9):955-957.
  10. Allergy,2014,69(1):3-16.
  11.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 33(5):517-522.
  12.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40):319-321.
  13.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19,56(1):86-98.
  14. Br J Dermatol,2017,77(2):395-405.
  15. Contact Dermatitis,2017,76(3):151-159.
  16. Hautarzt 2019,70:169-184.
  17.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8,101(1 Pt 1):141-143.
  18. 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19,30(2):179.
  19.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8:S0738081X1830136.
  20. Plos One,2017,12(4):e0175229.
  21.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053(002):81-88.
 

MAT-CN-2113055

有效期:2023年6月30日;

本编号仅作为对本文章所涉及的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 认和保证;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

 

#顽固性湿疹就是AD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