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 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
AD的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1]。当出现皮损或瘙痒症状时,常规治疗方案是每天使用润肤剂,并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TCS)或局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进行症状性抗炎治疗[2]。这种“按需”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反应性治疗(reactive treatment),是公认且广泛接受的。
然而,大量证据表明,当AD患者症状改善后,看似恢复正常的、无皮损症状的皮肤其实并非真的“正常”[2]。事实上,无皮损的AD皮肤存在低度炎症、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区增厚[3]、表皮朗格汉斯细胞IgE(免疫球蛋白E)受体亲和力增强[4-9],易诱使AD复发,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干预。
这种“积极主动”的治疗方法称为“主动维持治疗”(proactive treatment),该方案是从强化局部消炎治疗开始,直到所有病变基本清除,然后对先前受累的皮肤进行长期、低剂量的间歇性消炎治疗,并坚持每天全身涂抹润肤剂[4]。
主动维持治疗的方案受到国内外指南共同推荐。《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出:中重度或易复发AD患者皮损控制后, 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即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每周2次外用TCS或TCI,配合全身外用保湿润肤剂, 能有效减少复发,减少外用糖皮质激素用量[1]。《日本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出,对于反复发作的AD患者需要考虑采用主动维持治疗[4]。
相较反应性治疗,AD主动维持治疗使用的药物浓度更低,能够有效降低AD复发率,甚至减少患者用药量。
研究表明,症状缓解的AD患者主动接受0.05%氟替卡松乳膏每周使用4次,持续4周,然后每周使用2次,持续16周治疗后,其AD复发的可能性比安慰剂组少7.7倍。研究中没有患者报告皮肤变薄或萎缩等不良反应[10]。
另一项试验结果显示,每天一次或两次外用氟替卡松主动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AD复发。单独使用润肤剂的中位复发时间为6周,而使用氟替卡松主动维持治疗的中位复发时间均大于16周。使用0.05%氟替卡松乳膏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比单独使用润肤剂的患者减少5.8倍,使用0.005%氟替卡松软膏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比单独使用润肤剂的患者减少1.9倍[11]。
使用TCI主动维持治疗也有类似的结果。临床研究证实,症状缓解的AD患者经过0.1%他克莫司软膏(一种TCI)主动维持治疗可使疾病恶化明显减少,疾病恶化天数减少,并延长首次复发的时间,主动治疗组平均复发时间为142天,而安慰剂组平均复发时间为15天。表明主动维持治疗方法可以预防、延缓和减少AD特征的发生。此外,积极治疗能显著改善轻、中、重度患者的生活质量,使重度患者服用活性药物的量较反应性治疗更少[12]。
除此之外,研究者发现,采用主动维持治疗方法,用0.12%戊酸倍他米松涂抹于全身和四肢,0.1%丁酸氢化可的松涂在脸上的治疗严重的AD,患者血清IgE水平出现下降。说明持续坚持积极治疗可抑制炎症细胞,降低血清IgE水平,有利于减少机体过敏反应。同时,患者蛋清和牛奶特异性IgE水平也有所下降,说明主动维持治疗可能在减轻食物过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3]。
2. Allergy,2009:64:276-278.
3. J Invest Dermatol 1976;67:305–312.
4. J Am Acad Dermatol 1991;24:658–659.
MAT-CN-2111132
有效期:202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