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梁源
宝宝皮肤本应柔柔软软,娇娇嫩嫩,可是我们宝宝为什么皮肤摸起来很粗糙,有时会流水、长红色疙瘩,还特别痒,抹点药就好,不抹就犯。有人说我们长“湿疹”了,这是“湿疹”吗?怎么老是不好呢?
看这位宝宝的表现,孩子可能患“特应性皮炎”了。“特应性皮炎”又是怎么一回事?跟“湿疹”是什么关系啊?下面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两者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湿疹”呢?
“湿疹”这一名词历史悠久,中医中早有描述。其英文名为“eczema”,源于公元543年从希腊词ekzein而来。意为“沸腾”、“冒气泡”,是对皮肤疾病的形态学描述。湿疹的概念比较宽泛,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明显瘙痒、易复发。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呢?
“特应性皮炎”也叫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皮损多种形态并伴有渗出倾向,它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是三兄弟,称为“特应性进程”。通常先患有特应性皮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变应性鼻炎及哮喘。该病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有何区别?
“湿疹”只是目前无法明确病因的皮炎的暂时诊断,许多有湿疹样表现的疾病,病因查清或有特定的表现,而逐步从“湿疹”区别出,成为独立的疾病。而“特应性皮炎”即是特指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体质的湿疹。特应性皮炎除了可出现湿疹的表现之外,患儿常有全身皮肤干燥、瘙痒剧烈,且发病部位在不同年龄有特殊性,甚至还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对异种蛋白过敏,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等。
实际上,特应性皮炎就是一种特殊的“湿疹”。许多我们认为的湿疹,本质是特应性皮炎。
小孩子的特应性皮炎会长什么样呢?
特应性皮炎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改变分为三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时期的表现会根据年龄不同各有差异。我们看看2岁以下小宝宝和2-12岁的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
婴儿期(出生~2岁):
2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儿湿疹的好发年龄段,大约60%的患儿是在1岁以内发病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奶癣”。这个时期的宝宝,皮疹主要以面部为主,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常受累,表现为瘙痒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丘疹、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患儿因瘙痒常烦躁伴哭闹不安,可影响睡眠。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也可出现继发感染(如图1,2)。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图1:特应性皮炎-婴儿期(1月女婴,面部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的红斑、丘疹及鳞屑)
图2:特应性皮炎-婴儿期(8个月男婴。皮损累及面部、躯干及四肢伸侧,以面部为重,表现为水肿性红斑、糜烂、渗出及结痂)
儿童期(2~12岁):
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双肘窝、腘窝受累最常见,俗称“四窝风”,其次为眼睑、面部和颈前。皮损颜色变暗,渗出较婴儿期减少,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肥厚。此期皮肤非常干燥,全身瘙痒剧烈。(如图2A和2B、2C).
图2A:典型肘窝皮损红斑、丘疹及轻度苔藓样变;
图2B:双下肢大量对称性分布的肥厚性苔藓样斑块及抓痕;图2C:1岁2个月男婴。该图显示其面部对称性分布的红斑、丘疹和鳞屑,局部有少许渗出和结痂皮损广泛,躯干和四肢亦受累。
如有上述表现,孩子那是真的得了湿疹啦!一定要尽早治疗和正确护理,以后我们再详细介绍!
解惑AD | 儿童“湿疹”与”AD”的前世今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梁源
宝宝皮肤本应柔柔软软,娇娇嫩嫩,可是我们宝宝为什么皮肤摸起来很粗糙,有时会流水、长红色疙瘩,还特别痒,抹点药就好,不抹就犯。有人说我们长“湿疹”了,这是“湿疹”吗?怎么老是不好呢?
看这位宝宝的表现,孩子可能患“特应性皮炎”了。“特应性皮炎”又是怎么一回事?跟“湿疹”是什么关系啊?下面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两者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