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AD管理盲区系列——旅行期间的AD管理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山特应性皮炎频道 ,作者王上上

被忽视的AD管理盲区系列——旅行期间的AD管理

华山特应性皮炎频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科普宣教平台

-前言-
对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患者而言,日常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保湿、避免诱因、规律用药等综合措施。然而,在旅行这一特殊场景下,环境变化、作息紊乱、医疗资源可及性降低,使旅行成为被忽视的管理盲区,甚至可能诱发病情加重。本文将聚焦旅行期间的AD管理及应对策略。

📍一、旅行前的“主动防御”
〖制定个性化预案〗
图片
图片
旅行看似是脱离日常的放松,但对AD患者而言,出发前的充分准备是避免病情失控的关键。不同旅行目的地的气候、湿度、紫外线强度差异显著。例如,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空气干燥,可能加剧皮肤屏障损伤;热带地区湿热易滋生尘螨,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建议根据目的地的气候环境,针对性准备保湿霜、防晒霜、抗过敏衣物等。

此外,需携带足量日常用药(如口服抗炎药物、外用激素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避免因药物缺乏影响治疗。

建议旅行中随身携带纸质版病历摘要(包括诊断、用药方案、过敏原),并保存电子版于手机中。国际旅行时,可准备多语种病情说明卡,注明日常用药、需避免的过敏原等关键信息,便于应对突发状况时与当地医护人员沟通。

📍二、旅途中的“动态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
图片
图片
旅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可能打破日常护理的平衡,需针对不同场景灵活调整。长时间飞行易导致皮肤干燥,建议每2小时补涂一次保湿霜高铁或自驾途中,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摩擦患处,空调出风口勿直吹皮肤。若需长时间佩戴口罩,可在内层垫一层柔软纱布,减少机械性刺激。

食物过敏睡眠不足均是AD的常见诱因。建议提前了解目的地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有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可能加重皮肤症状,要尽量减少食用。如果不确定某种食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可以先少量尝试,观察皮肤反应后再决定是否继续食用,并常规携带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应对突发过敏。此外,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并缓解旅途压力,因为压力导致的皮质醇水平波动可能加剧炎症反应。

📍三、特殊场景的“精准拆弹”
〖应对突发风险〗
图片
图片
旅行中可能遭遇意料之外的刺激因素,需快速识别并干预。酒店的床单、被罩以及浴巾一般是经过消毒杀菌的,残留化学消毒剂的可能性高,另外酒店的装修污染往往也严重,这些化学小分子诱发AD的风险很高,所以AD患者旅行,可以自带床单被罩,房间注意通风

在此之外,酒店床品、地毯中尘螨浓度可能较高,可用便携式防螨喷雾处理床铺,或自备隔离睡袋泳池消毒剂可能刺激皮肤,游泳后需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厚涂保湿霜

野外活动时,植物花粉、昆虫叮咬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建议穿长袖衣物,随身携带糖皮质激素软膏

出现皮损的突然加重,如大面积红斑、渗液或继发感染(如脓疱、发热),需立即暂停行程并就医

临时处理包括:
冷敷(用4℃生理盐水纱布敷患处10分钟/次)、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避免抓挠以防感染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因不愿影响同行者而延误治疗,可能加重病情。
📍四、归程后的“复盘追踪”
〖预防远期复发〗
图片
图片
旅行结束并非管理的终点,需关注病情潜在波动。返家后持续观察皮肤1-2周,若出现瘙痒加重或新发皮损,可能与旅行期间累积刺激有关。建议短期内加强保湿(每日3-5次),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记录本次旅行中的诱因(如特定食物、气候)、有效应对措施,形成个性化管理清单,为未来出行提供参考。例如,若患者发现干燥环境旅行后皮损加重,下次可选择湿度较高的目的地,或提前增加保湿频率。

-总结-
总之,对AD患者来说,每一次出行既是挑战,也是优化自我管理能力的契机。随着远程医疗、便携式护理设备的普及,患者有望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实现更主动的疾病控制。
End图片
撰稿:王上上审稿:李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门诊时间
图片
李巍
门诊
· 周二上午、周四全天(华山总院)· 周三全天(浦东院区)

图片
顾超颖
专家门诊
· 周二全天、周五上午(华山总院)·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浦东院区)

· 周一上午(宝山院区)

图片
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
专病门诊
· 周二上午(浦东院区)门诊一楼D区38号诊室· 周四下午(浦东院区)门诊一楼D区38号诊室

· 周五上午(浦东院区)门诊一楼D区38号诊室

· 周五全天(华山总院)门诊三楼13号诊室

· 周六上午(华山总院)门诊三楼10号诊室

图片
● 华山总院专病门诊扫二维码 | 即可预约

图片
● 浦东院区专病门诊扫二维码 | 即可预约

图片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