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风干燥,很多人的嘴唇起皮干裂,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通过涂唇膏或者保湿润肤品就可以恢复;但是有些儿童或成年人的嘴唇一年四季都有脱皮、瘙痒症状,而且顽固不愈,这种情况就很可能是特应性唇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特应性唇炎。
唇炎是指唇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累及唇红和唇红缘,但也可累及口周皮肤和口腔粘膜。而特应性唇炎(atopic cheilitis,AC),则是部分见于特应性皮炎或有特应性疾病病史患者的唇炎类型 。据文献资料,特应性唇炎累及高达 25% 的儿童和 2~10% 的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是特应性皮炎的次要特征之一。
特应性唇炎多见于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其表现为口唇、口角及口周皮肤红斑,干燥、裂口,脱皮,偶有瘙痒,并且反复不愈。
目前的观点认为特应性唇炎的发生是由于粘膜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失调与环境因素或感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具体如下:
遗传因素:特应性唇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研究表明,患者的亲属中也常有类似的疾病。如果家族中有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病史,个体患特应性唇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
免疫因素: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对一些无害的物质产生误判,误认为是有害的,从而发动攻击,导致炎症反应。特应性皮炎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存在异常,这种异常也会体现在唇部,使得唇部容易发生炎症。
感染因素:有些患者的唇炎可能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这些感染可能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进而导致炎症。比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唇炎症状。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如寒冷、干燥)、紫外线照射、化学物质刺激(如口红、唇膏中的某些成分、牙膏中的香料等)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特应性唇炎的发生。干燥的环境会使唇部水分流失加快,导致唇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引起唇部皮肤的免疫反应;而一些化学物质则可能直接刺激唇部,引发过敏或炎症。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先天性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可造成唇部皮肤干燥,使得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炎症。
避免刺激: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刺激性食物(辛辣、酸性食物等)、可能引起过敏的唇膏、牙膏等。同时,要纠正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因为舔唇会使唇部短暂湿润,但唾液蒸发时会带走更多水分,加重干燥,形成越干越舔、越舔越干的恶性循环。
做好保湿:这是治疗和预防特应性唇炎的重要措施。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外界刺激。日常应使用无刺激性、无香味的唇膏,保持唇部湿润。睡前可在唇部涂抹凡士林等,进一步锁住水分。
清洁护理: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唇部,去除食物残渣和死皮,但不要过度擦拭,以免损伤唇部皮肤。如果唇部有脱屑,切勿强行撕去,可使用温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敷一会儿,待脱屑软化后再轻轻擦拭。
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瘙痒等症状。但这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唇部有感染、渗出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不会引起皮肤萎缩。常用药物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
抗生素:当唇部出现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口服用药:包括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一般在病情较重时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服用。
如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可用于特应性皮炎唇炎的辅助治疗,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减轻炎症。
日常护理:坚持使用成分简单、不含香精色素和防腐剂的护唇膏,选择纯油配方,既有保湿又有修护功效的产品为佳。口周膏使用频率建议在进食后或者觉得唇部干燥时随时涂抹,睡前也涂抹(建议厚涂),以保护唇部皮肤。
生活习惯:避免舔咬嘴唇、撕剥唇部死皮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环境与饮食:避免饮酒或食用辛辣食物,减少干燥和高温等刺激,以及避免一些可疑致敏物的接触。寒冷干燥季节出门可戴口罩,减少风吹、日晒对唇部的刺激。
疾病管理:如果本身患有特应性皮炎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长期治疗,不要擅自停药,并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方面: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观察自己食用某些食物后唇部症状是否加重,若有加重情况,应尽量避免食用该食物。
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避免炎症蔓延至唇部。刷牙时选择温和的牙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牙膏。
心理调节:特应性唇炎可能会因反复不愈影响美观,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患者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病情。
原因:唾液蒸发后带走唇部水分,破坏黏膜屏障。后果:形成“越舔越干→干痒加重→继续舔唇”的恶性循环,加重炎症。
建议:日常使用唇甘油、凡士林或其他保湿产品。
原因:机械刺激导致创面扩大,深层组织暴露。后果:诱发二次损伤、继发感染,形成“痂上叠痂”,延长愈合时间。
建议:生理盐水湿敷能改善唇炎症状、促进愈合。但出现破溃、感染等情况时,不建议使用。
含激素类产品: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激素依赖性唇炎。含抗生素产品:长期使用容易发生耐药反应,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含香料、防腐剂成分:刺激受损黏膜,诱发过敏或炎症加重。
当居家护理后发现唇炎发作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发作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情况,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特应性唇炎虽然顽固,但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症状的。如果唇部出现异常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参考来源:[1]李善红,李芳梅,周冬妹.慢性唇炎外治法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6(03):51-54.
[2]仇学梅,江潞.唇炎诊断性新分类及其临床诊断路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1,39(02):238-244.
[3]卫婕.科学护理,远离慢性唇炎[J].科学生活,2024,(02):56-57.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关爱家园
扫码关注AD家园微信公众号
扫码加入病友微信群

扫码添加AD家园管家助手